$ cd /home/Lu/

Keep-learning Lu

05 May 2020

Orange Is The New Black

2020年五月五日凌晨五点半,正式看完了这部七季的美剧。

感谢疫情在家的日子,让我补上了很多很多美剧。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属于以前看过一些,后来忘了看到哪了就弃了的剧,所以这次是从第一季从头看起的,看了好久,一集居然有一个小时左右。从最开始嬉笑怒骂,到最后一季又是#Metoo运动,又是移民问题的现实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
我出生在一个非移民发展中国家,我的家庭不算富裕,也没让我过过穷日子。如今我能在法国求学,也是因为那一代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在所不惜。二十来岁的生日再一次逼近,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这样一两年,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。去年年底回家,我心里其实有好多好多话,我想回去告诉父母,我曾经如何的崩溃过,我又如何自洽。但是我什么都没说,就是觉得没意义。就是觉得没意义。

疫情席卷欧洲初期,我每天和家里打电话报平安,报的多了也烦,他们也没什么话题,只好老生常谈,我这暴脾气,最后就是不欢而散。我觉得世上的父母和子女,有些是注定不能长期相处的,比如我和我的爸妈。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,从所谓“青春疼痛小说”里学来的那些理论,什么父母忙着工作挣钱而忽视孩子成长之类的话,我一度信以为真。现在也说不好,我只是单纯的觉得我属于那种离父母远的孩子。其实我之前有一阵子真的很佩服我爹,我从来没过问过家里的事,我只是简单的以为,赚钱也好,办事也好,都是会自己做好的。直到我被逐渐嵌入了社会机器的齿轮里,我才感觉到生活好难。其实我一直会喊“生活好难,life sucks”,但是好像后面喊的,总是要比前面喊的更难一点。

这是之前写在我的废话胶囊里的支言片语:

前天晚上整理房間的時候發現自己衣服怎麼都沒有地方收納起來。家裡太小了。住慣了國內舒適的「大房子」,現在里爾租的公寓,顯得格外得小。想到自己還要在這個城市或者國家,白手起家,不知何時能住上可以把所有衣物雜物放進櫃子抽屜裡的家。有一些desperate,既絕望又急切渴望。

我问我爸,他是什么时候买的房,他说三十多岁吧,刚生我,我心里盘算着,那我还有好几年可以奋斗。买房这件事,如果不想,好像就也就无债一身轻。以前在杭州读书的时候,我总跟他们说,买什么房,我要租一辈子房。我说我和他们就是没法好好沟通吧,他们立马说我没出息。真是让我气的牙痒痒,年轻气盛的越发你想叫我做什么我偏不做。当每个月几百欧的房租从工资里扣除交出去的时候,就知道心疼了,着急买房了。一想就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。

突然就扯远了,本来只是想谈一谈“移民问题”。我倒是尚不做这个打算,因为中国护照太难拿了。但是也都是在异国生活的问题。

17年去费城Upenn参加暑期项目的英语课上,老师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讲美国的移民问题。我那是第一次出国,我还未谙其中道理,怀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就去了。老实说,我无法感同身受那些穷苦国度里的破落人民,因为我的父母没让我吃什么苦,我无法深刻地理解他们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国界。看了OITNB之后,觉得或许就是无奈吧。在社会的综合条件偏下的情况下,这些人这辈子作出这个决定也不过是早晚的事,即使犹豫了一次,依然会有下一次“犯错”的机会。另外,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,“人人生而平等,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”,想要做出向好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。有没有发现我兜了个圈子什么都没说。

这些复杂的人文社科课题,与我而言,就是如同“人死了怎么办?”一样的题目,我是个小聪明的学生,遇到难题我就跳过了。一方面是我总想要做出两全的答案,希望谁也不得罪,大家都好,可是这世界上更多的还是零和问题;另一方面,冗长的网上冲浪生涯,已经让我不敢说话了。想起房思琪抑或是其作者的话:“迷信文字的力量”,而正是她们所信仰的文字、语言背叛了她们。媒体、自媒体的“春秋笔法”,大众(包括我)娱乐至死的态度,让我也已经失去了对写字的热诚。没有意义。就是觉得没有意义。

单是觉得路还很长。在2020年,也不敢随便希望什么。我倒是挺迷信平衡的,再延伸一点,就是“自洽”的概念。这个词多是从我高中班主任兼物理老师嘴里说出来了,用来解释电磁场。我已经记不起如果理综周考考累了,要先翻到背后的大题默写什么公式了,真是一点也不记得了。做人嘛,也就是自洽,做的好或者不好,自己总能找到可以信赖的理由解释。正是这种孔乙己的精神,才支持着你我活着不是吗。又想起来,以前在杭电期末要考模电、通信电子电路这些课之前,大家爱说的话:“活是不想活了,死又不想死”;“算了,总得毕业”。

算了,总得做点什么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